(通讯员 尹伟亮、李周波)新年伊始,我校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获悉,正规外围买球app陈望平教授团队所申请的“聚焦于地球深部水循环的深俯冲带研究”已经获批“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的“重点支持项目”。重大计划是基金委层次最高的项目;西太计划2019年开始启动,陈望平教授团队是首批获批重点项目的15个团队之一。该项目也是正规外围买球app近四年连续获批的第五项重点基金。
陈望平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地震学及大地构造物理学名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该校任研究工作和在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总校任教多年;并在2007—2011年任后者的地质学系主任,2012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在浙江大学海洋系任教,2017年调入我校工作。
陈教授多年潜心学术研究,深广并重,在好几个领域有深厚的国际影响力。他是研究大陆内灾害性地震及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的先驱之一。早年提出的大陆岩石圈“果冻三明治”流变结构模型及华北平原的活动构造框架至今持续受到瞩目,并且有不少后续创新成果。在造山运动方面,他协助台湾地区建立了第一套超宽频的地震监测网,对1999年集集大地震序列的研究发挥了极大作用。2000年代初期,他联合美国、中国、尼泊尔、台湾、德国等研究机构组织了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Hi-CLIMB大型跨国计划。Hi-CLIMB团队从印度半岛北部的山前盆地开始,穿越喜马拉雅山,深入青藏高原核心,一共布设了200余台超宽频地震仪,获得了极为宝贵的数据,在了解青藏高原的地壳,上地幔,及上下地幔过渡带等方面获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在俯冲过程与地球深部水循环关的课题中,除了一般常提到的深俯冲过程之外,陈教授首先提出大陆碰撞可能也是近地表水进入地球深部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课题上,他的团队已经在包括 Science, Nature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他在2010年荣膺全美地球物理学联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的弗朗西斯·博曲讲座(Francis Birch Lecturer)。陈教授由于在俯冲带地震的经典工作以及了解大陆碰撞过程方面的大量成就而获选为美国AGU会士(Fellow)。
这次获批的项目团队里,除了有本校的学术骨干,合作单位也包括了浙江大学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相关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工作内容拟集中于全球俯冲速率最快、深源地震占全球三分之二、深俯冲海洋板块形貌最奇特的汤加-克马德克(Tonga-Kermadec)经典俯冲地区(见图)。陈教授将率领本校为主的团队远赴西南太平洋的新喀里东尼亚(New Caledonia,法属)及瓦努阿图(Vanuatu)布设超宽频带地震仪数组,采集高分辨率、高密度的新数据,进而制约深俯冲过程中是否能够将占俯冲海洋岩石圈质量万分之一以上的水带入上下地幔过渡带或更深的地球内部。
根据深震分布及地震节面解而描绘的汤加-克马得俯冲带三维图。图中标示了本项目在地球深部的科学目标区域。(根据Chen & Brudzinski [2003]改画)。